ˊ

書名:先問,為什麼? 啟動你的感招領導力

作者:賽門.西奈克(Simon Sinek)

出版社:天下雜誌


『為何要花個一百多塊,去喝杯跟7-11同樣品質的咖啡?

當我與一些朋友談到星巴克時,他們總是會用一副難以接受的表情,說出他們的這番見解。

對他們來說,星巴克是揮霍、是有錢人或是文青才會去的地方,如果只是喝杯咖啡,那何必一定要去星巴克呢?

當我聽到這些「指控」時,我真的都會想出來替星巴克平反個幾句,因為我本身就是個相當熱愛星巴克文化的忠實粉絲,但這些「指控」也不是毫無道理呀,因為從實質面來看,要你花兩個雞腿便當的錢去買杯咖啡,的確是令人匪夷所思。

但就事實上來看,星巴克的消費者依舊大有人在,就好像一艘面對名為「高CP值」的大浪但卻又依舊安穩的小船。

而這點也讓我去思考,究竟星巴克有何特別的魔力?在商品價錢不斐的情況下,還能吸引如此多的消費者呢?

直到在今天看了這本先問,為什麼? 後,我才恍然大悟了過來,一邊讚賞作者的偉大發現,一邊口中唸唸有詞的說『原來是這樣呀!!!

 

▊來自深處的最高價值 ▊

本書作者賽門.西奈克是美國知名的激勵型演說家,專門協助各階層領導人和組織如何啟發、感召他人,同時也是美國許多報章雜誌(紐約時報、華爾街日報)的專欄作家,但在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背後,作者其實也曾有段不為人知的低潮過往。  

2002年,當時20幾歲的西奈克正式的創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,而他也憑著一股異常的熱情與努力,平安的度過了創業的「3年魔咒」(據統計在美國90%的新創公司撐不過3年)

雖然如此,但他卻也漸漸的失去了當初創業時的那股熱血澎湃,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憂慮情緒與自我的放棄,他有如行屍走肉、對公司漠不關心、覺得自己宛如成了人生失敗組。

但也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,他才總算明白了一個,他一直以來在行銷領域中所追尋的問題。

『為何在資源、人力都差不多的情況下,有些公司的行銷手段能成功,但有些卻不行呢?』

蘋果的產品行銷,為何能一次打敗競爭對手?哈雷機到底做對了哪些事,才能創造出一群這麼死忠的粉絲,甚至願意將哈雷標誌刺青在身上?

他發現!!

許多的成功企業、領導者之所以會成功,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多強、資金充足、市場多大,而是他們都有一個明確的「為什麼(why)」,也就是他們知道自己「為何這麼做」,他們知道自己使命何在。

 

而這也讓作者從中省察了自己的現況『問題不是我不知道該“做什麼”或“怎麼做”,而是我忘了自己的“為什麼”』

他了解到自己最該做的,就是重新找回自己的「為什麼」,也就是那最一開始的初衷,而這個以「為什麼」為核心的概念就稱為黃金圈

而本書先問,為什麼? 就是以黃金圈概念為出發,進而去探討「為什麼」、「怎麼做」、「做什麼」在企業、領導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 

▊由內而外-黃金圈(Gold circle) ▊

在這我就簡單的介紹一下黃金圈的概念。

●做什麼(What)-表面

無論規模大小、身處怎樣的行業,每個組織都知道自己是做什麼的。

例如我是郵差,我就知道我是送信的,總之,定義「做什麼」非常容易。

●怎麼做(How)-策略

也就是做事方法的定義,例如我是郵差,那要如何把信正確送達?在行銷上,我們郵差與其他宅急便相比,有什麼獨特賣點?

這些都算是「怎麼做」的範疇,也因此很多人都以為「怎麼做」才是不同決策或結果的主因,但實情絕沒有這麼簡單,因為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關鍵要素。

●為什麼(Why)-核心

「為什麼」說穿了,指的其實是就是一種目的、使命和信念

你的公司為什麼存在?你每天為什麼起床?別人為什麼要在意你的產品?

而這也往往是一些成功企業最清楚也最具體的地方。

 

作者發現史上所有著名的企業、領導者,例如蘋果公司、馬丁路德金恩之所以能成功,並非是他們的「怎麼做」有多傑出,或是「做什麼」有多棒,而是因為他們都從最核心的那個「為什麼」出發,由內而外的向外層去探討。

蘋果公司認為,他們做每件事都是在挑戰、改變現況,並且相信「不同凡響」的力量,因此他們創造了能放1000首歌的ipod。

萊特兄弟有個夢想,那就是讓人類能飛上青天、翱翔於天際,因此他們比其他更有資源、人脈,而且一樣在打造飛行器的競爭對手,更早的達成了這項成就。

馬丁路德金恩博士認為,唯有當法律是從人民而來,而不都只是從政府權威來制定時,我們才能活在一個公平的世界,因此他高喊『我有一個夢』。

當一個企業、領導者是以由內向外的方式,去思考、行動、溝通時,他們所產生的力量就會巨大無比,因而創造出無與倫比的影響力。

 

▊因為理想,所以我們聚在一起 ▊

回到一開頭所提出的問題『為何星巴克這麼貴,但卻一堆人要買?』

答案其實呼之欲出,那就是因為他們的理念吸引人,或者說吸引到認同他們理念的人

身為一個星巴克忠實粉絲,我最喜歡的就是帶著筆電、書籍,到星巴克買杯星冰樂,在店裡坐上一個下午、看書、完成工作。

而這正是星巴克的企業理念「打造家裡與公司之間的“第三個工作場合”」

一般的飲料店、咖啡店要的就是翻桌率,也就是主打外帶,內用的顧客則不希望他們久留。

但星巴克在這點上卻相反,他們反倒希望客人能內用,因此他們打造一個舒適的環境讓顧客久留,而這也是許多人會被的星巴克吸引的原因,因為重點不在咖啡,而是這個環境以及認同理念所產生的歸屬感。

只要到任何一間有位子的星巴克就不難發現,每個顧客都把這裡當成自己工作室、閱讀區、交誼廳,在這個氛圍底下做事、閱讀是件多享受的事情呀。

『吸引大家購買的,不是你的“做什麼”,而是你的“為什麼”做』。

消費者會購買這個產品,並不是你的「做什麼」有多好,而是因為他們認同你的「為什麼」,對他們來說購買這個產品,其實就是向其他人說

『因為我覺得我也是這樣的人,因此我選擇了......』

用一樣的角度來看看蘋果手機,談價錢,他們的價格不斐;談到CP值,可能也一堆比蘋果高的;談材料,用得比他好的大有人在;談設計,別人也有很特別的設計呀,但為何蘋果迷如此之多?

因為這些粉絲都認同蘋果『挑戰、改變現況,並且相信「不同凡響」的力量』的理念,也因為這份認同所產生了強烈的歸屬感,造就了猶如宗教信仰般的「蘋果教」。

但這也不是說蘋果會有如今的光景,全都歸功於他們的理念多崇高,如果手機不堪用、沒特色,那再高的理念也可能構不上,更別說能吸引忠實的顧客了。

作者在這想說的是,無論你的商品多有特色、功能多好,這些「結果」其實都只是你「為什麼」的反映,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代表你動機與理念的「為什麼」。

這一點在《刻意練習》以及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》這兩本書中也是一致的,無論你是設定一個目標,還是想達到一個怎樣的境界,最重要的就是去向內探討「你做這件事的動機是什麼?與你的價值觀是否一致?」

因為唯有當你目標背後的動機與你的價值觀一致時,你才能擁有強大的力量,去完成你所想做的事情,我想這絕對是個四海皆準的普世道理。

 

▊後記:一切從Why開始 ▊

當我在讀這本書,初次接觸到了黃金圈概念的那個當下,我把這本書深深的闔上了30分鐘,不是因為看累了想休息,而是我在那段時間裡去思考一個問題。

『我的“Why”到底是什麼?』

那時是2017年的年尾,當時的我準備在網路上發兩個文章,一個是《2017年的推薦書單》,一個是我FB上的《2017年總回顧》。

當時的我腦中滿是「怎麼做」的想法:文章要怎寫、圖片要怎用、什麼時候要PO上去?但當我看到這本書時,我才突然恍然大悟了過來,究竟我做這些事的動機何在?

在這30分鐘裡,我仔細的去思考我發這兩個文章的目的,我發現我的《2017年的推薦書單》,為的不是炫耀我看了多少書,而是分享出有哪些書啟發了我,而我也希望讀者們也能從這些書裡,找到屬於他們的感動。

我的《2017年總回顧》,不是羅列出我今年做了什麼豐功偉業,而是在這些事情的背後,有多少的人事物值得我去感恩。

當我找回了內心的這些動機時,心中是平靜而且滿足的,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,而我也深信我能的用我的為什麼」去帶給別人啟發。

 

我想這本先問,為什麼? 帶給的我最大感觸就是,你一定要去尋找你內心深處的為什麼」是什麼,一個好的企業能靠「為什麼」來創造無限的商機並創造價值,一個好的領導者能用自己的「為什麼」去感召、啟發別人,因而帶出別人更好的一面。

外在的「做什麼」以及「怎麼做」是他人可以輕易複製的,但你內心的那個為什麼卻是使你獨一無二而且力大無窮的關鍵

先問,為什麼? ,推薦給每個在創業、邁向理想、尋找自己「為什麼」的人。


by~疾恩

arrow
arrow

    Jaby疾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